近年来,为进一步推进法治政府建设,深化“放管服”改革,促生基层治理内生动力,各地广泛推行放权赋能工作,开发区赋权、乡镇赋权等在全国遍地开花。随着行政执法权限和力量向基层的不断延伸和下沉,乡镇政府“权小责大”的困局得以改善,城市化进程加速发展,执法效率倍速提高,但部分地区也面临人手不足、乡镇“小马拉大车”的现象和赋权落实难以为继的窘境。
循序渐进,点面型推进工作开展。选取个别代表性乡镇、县市为试验“点”,在高度理解放权赋能精神和学习了浙江等先进经验做法的基础上,充分调研征集赋权需求,真正摸清放权赋能的“线”,继而各单位合力开展赋权培训和实践教学指导等实用内容,蓄足赋权能力的马达,通过日常工作中的联动机制及时传帮带,逐渐铺就“放得下、接得住、用得好”的赋权“面”,以“点线面”立体式推进放权赋能工作。取得良好试点经验后再在所在县市全面铺开,循序渐进式推进,避开求快贪多的误区。
因地制宜,差异化下放权力事项。放权赋能过程中,中央及省市提倡“一乡一策”,落实中存在乡镇不客观认领权力事项和县域内乡镇数量太多上级部门难以统筹指导等困难,部分地区采取以同质化赋权推进。基于各地的高频需求事项赋权虽能在一定程度上保证赋权的科学性,可以作为初步赋权的探索,但在长期赋权实施中,各承接主体还应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赋权效果进行总结分析,根据各地工作实际需要承接权力事项,确保赋权真正发挥价值;赋权主体也应加强监管和指导,关注各地赋权实施效果,分析零办件事项原因,针对性解决基层困难,及时废止无效赋权事项;司法等政府部门加强组织协调,因地制宜,稳步推进赋权差异化。
权责并行,链条式赋能乡镇执法。伴随赋权的更多是行政执法权的下沉,执法程序的合法性和规范性至关重要。执法前规范的执法标准,如《重大行政执法决定法制审核流程图》《行政检查流程图》《行政执法全过程记录流程图》等统一执法流程、文书、用语、案件编号等;执法中合法的执法举措,如两人以上参与执法、主动出示执法证、记录仪全过程记录等规范执法行为;执法后有力的权责监管,如案件的立档归类、公开的申诉途径等将权力扎进监管的牢笼。持续优化执法“秩序链”“保障链”,放权不放责,让权责并行,助推乡镇执法。
刚柔并济,灵活性处理基层矛盾。在放权赋能的大背景下,乡镇干部角色进一步转变,相对于以前“和群众坐在一条板凳上”的“和事佬”“知心人”角色,新增加的执法者身份为之镀上了一层刚性的外衣,乡镇执法者面对乡里人更需掌握刚柔并济的执法策略,让受惩戒者“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灵活性处理基层矛盾,化解基层问题。而不是“畏之以权”,激化基层矛盾。身边事身边人管,及时发现,及时制止,及时惩戒,有力遏制乡村妇女拐卖、老年人诈骗等不法行为的发生,大大提高执法效率,建牢基层安全网。(安徽岳西县委编办 胡雪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