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指出,允许符合一定条件的返乡回乡下乡就业创业人员在原籍地或就业创业地落户。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人是振兴乡村的关键。人是乡村全面振兴需要的各种要素中的基础要素,是打开乡村振兴大门的“金钥匙”,所以我们要提高对农村劳动力的重视力度,更需要聚焦乡村面临的劳动力少的问题。自古以来,中华儿女就对乡村有着割舍不下的感情,陶渊明写下“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将乡村视为远离世俗的避风港;孟浩然写下“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将乡村视为恬静闲适的桃花源。然而,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当代社会下,农村劳动力基本外出就业创业,留守老人、留守儿童现象日益凸显,乡村空心化、老龄化现象日益严重。要让人返回农村,建设农村,留在农村,让乡村凤凰涅槃是摆在基层党委政府的一道难题,也是当前乡村振兴务必解决的问题。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产业是振兴乡村的基础。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指出,增加农民收入,是“三农”工作的中心任务。在促增收方面,要从稳定外出务工收入、挖掘经营增收潜力、激活农村资源要素、完善联农带农机制四个方面共同发力,让农民在家门口就能务工赚钱,让土地上的产出更丰厚,让农民更多分享改革红利,让更多的三农收益留在农村、留给农民,让产业落地开花结果在农村是振兴乡村的基础。
2023年中央1号文件指出,办好农村的事,实现乡村振兴,关键在党。面对国际纷繁复杂的局面和3年抗疫情况下,很多沿海地方产业举步维艰,劳动力外出务经济收入更是捉襟见肘。引进产业,就近就业,是发挥农民主体作用,调动农民参与乡村振兴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关键。
三年抗疫的胜利,是无数白衣天使、基层干部、志愿者、群众等大量人员各司其职,团结一致,无私奉献的成果。乡村振兴同样也需要在大量人力同舟共济下开创新局,助推乡村振兴,消除“空心村”、“留守村”现象,让产业在农村落地开会结果,有人助推乡村振兴,乡村振兴成果有人分享。(贵州省锦屏县偶里乡人民政府 龙正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