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大力实施人才培育战略,牢固确立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地位,加快完善人才引、培、用、留等政策体系,求贤若渴广纳英才,打造强劲“智力引擎”,畅通技能人才成长“信心关”“培养关”“实践关”,全力锻造高素质、专业化的技能人才队伍。
畅通“信心关”。自信者自强,自强者助国强。组织部门必须当好“管家”,树牢技能兴业的“指挥棒”和“风向标”,帮助技能人才塑造“技能自信”“技艺自信”的自信心,把其推到“舞台”中央、“聚光灯”下,送温暖、送政策、送服务,在政治待遇、经济待遇、社会待遇上给予倾斜,在全社会倡导尊重、珍惜、关爱技能人才的价值导向,让其有身份、有地位、有干劲,看得到前途,感受到希望,提升荣誉感、自豪感和获得感,走好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
畅通“培养关”。聚焦新技术、新门类、新领域,健全培养体系,加强校地合作、校企联盟、校校联姻,为技能人才指路子,搭台子,全面“赋能”,实现地方、学校、企业在资源、人才、技能等方面的优势互补。坚持“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根据不同行业、不同类型、不同地域的特点,按“需求摸底+课程研发+跟踪磨炼+质量反馈”的流程化形式,通过跟岗历练、实践训练、一线锤炼,开展多元性、立体化“订单式”“专题式”“定向式”培养,让不会者学会,会做者熟悉,熟悉者精湛。
畅通“实践关”。干得好不好,技能强不强,实绩说了算。修炼真功夫,就要敢啃最硬的骨头,攻最难的关口。坚持重实干、重实绩、重担当的使用评价导向,将个人能力提升、在岗贡献值、知识产权和技术创新成果等纳为评价指标,完善评价激励机制,树立多劳者多得、技高者多得的鲜明导向,要给技能人才压担子、交任务,搭建比武“擂台”和“赛场”,把其放到重点项目、重大工程、生产一线“墩苗”“炼苗”,让其当“主攻手”“顶梁柱”,进一步激起用力挤、用心钻的精神,实现自我革新和自我提升。(下江镇人民政府 欧章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