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全国正式进入“七下八上”防汛最关键时期,习近平总书记对防汛救灾工作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要始终把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放在第一位,身先士卒、靠前指挥,迅速组织力量防汛救灾,妥善安置受灾群众,严防次生灾害,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汛情就是命令,防汛就是责任,在暴雨如注,水位猛涨,灾害频发,防汛形势十分严峻的时刻,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要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深入一线,做好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守护神”。
树牢以人为本“风向标”,以“一枝一叶总关情”的初心,当好群众安危“服务员”。防汛工作是关乎民生的大事,防汛救灾是一场大战,更是一场大考,在这种生死考验和危难考验下,更要坚持作为干部的初心,以为人本,坚持人民至上的原则,将老百姓在汛情中的困境放在心上,做好保障,确保受灾群众有饭吃、有衣穿、有住处、有干净饮水。同时要做好心理疏导,缓解恐惧,以更加沉稳的心态面对汛情,更好的做出处置和安排,更加高效的抗击汛情。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善于运用‘底线思维’的方法,凡事从坏处准备,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这样才能有备无患、遇事不慌,增强自信,牢牢把握主动权。”各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要打好“提前量”,做好应急准备,防患于未然,因地制宜制定防汛措施,于“暴雨欲来”时化风险、于“电闪雷鸣”中抗险情。
突出主动担当“靶向力”,以“截断巫山云雨”的魄力,争当防汛救灾“急先锋”。防汛救灾,责任重于泰山,越是关键时刻,越要下足功夫,“能防患于未然之前,更胜于治乱于已成之后。”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深刻而紧迫,要求我们防抗救三者紧密结合,全面提升社会的综合防范能力。自然的威力极其可怕,雨情水情瞬息万变,灾情发生往往就在一瞬间,唯有保持应“势”而动的战时状态,时刻准备着,当汛情来临时迅速反应,为防汛救灾赢得时间、争取主动。作为党员干部,要在关键时刻站得出来,要做到深入防汛一线,哪里危险重重,哪里困难重重,哪里有群众的需要,那里就有党员干部,挺身而出,冲锋在前,及时、果断、彻底地转移群众、化解险情,用实际行动守护着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把准众志成城“方向盘”,以“千磨万击还坚劲”的壮志,擦亮党员干部“金招牌”。强化协同作战,汇聚各方力量,共同构筑起坚不可摧的防汛“防线”。要不畏艰难、不惧挑战,想尽一切办法、创造一切条件、克服一切障碍,以“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担当精神和“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信念,扛起“保护一方平安”的使命。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要加强运用互联网、手机、乡村广播、宣传栏等媒介,第一时间完整准确地把灾害预警、防范措施、应对情况等信息传达到一线,确保转移避险“不落一户、不漏一人”。要加强风险监测和灾害预判,精准研判汛情雨情,及时排查风险隐患,备足装备物资,完善工作预案,加强巡查值守,有力有效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牢牢把握防汛抗洪主动权,切实为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保驾护航。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随着我国全面进入主汛期,防汛形势日趋严峻,各地区和有关部门要进一步强化风险意识、底线思维,压实责任、加强统筹,扎实做好防汛抗旱、抢险救灾各项工作。”作为党员干部应“三向发力”冲锋在前,奋力扛起防汛救灾的使命责任,用行动守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大局稳定,筑牢“红色堤坝”团结一致防汛救灾。(初明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