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民生 > 安全 > 正文

开展十项行动 防范安全风险

——陕西崔家沟能源有限公司全年开展安全生产常态化治理

2024-01-23 09:56:14 | 来源: 陕西崔家沟能源有限公司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矿山安全生产工作的意见》精神,陕西崔家沟能源有限公司2023年度,对照《意见》和陕西省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矿山安全生产若干措施》,把学习宣贯作为当前一项首要任务来抓,各单位主要领导带头下沉一线,进基层单位开展宣讲,深入分析研判安全风险和事故规律特点,紧盯重点单位、重点环节、重点部位开展十项行动,全面落实“六严格、四严抓”安全防范措施,常态化开展突击夜查、杀“回马枪”等督查方式,以硬作风谋求安全生产硬成效,着力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做到系统无隐患,环节全控制。重点开展了十项工作:

1.全面推进智能化建设,实现矿井安全生产方式变革。1月份将人员定位升级为KJ1580精确定位系统,6月完成智能化综采工作面和智能化掘进工作面建设,同时加大智能化装备和矿山机器人应用推广,推进高标准的调度指挥监控中心升级改造和煤矿数据中心等智能化重点项目建设,构建一张全面感知网络,打造能源行业数字化转型排头兵。

2.提高科技创新支撑能力,实现科技保安自立自强。在科技引领革命的新时代,技术创新是最大的变量,也是高质量发展最大的增量。激发科技创新活力,继续加强与西科大、重庆煤科院、铜川煤技校和设计院等单位的合作,持续深化“产学研”协同创新发展机制,积极推进“安全智慧管控平台”二期项目研发建设;加强矿山多灾种监测预警,加强矿山重大灾害预防与治理研究,组织重大关键技术攻关,构筑矿井安全的科技堤坝。

3.健全安全管理体系,实现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体系能力提升。以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为核心,强化风险意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严格开展风险辨识评估并实施分级管控,建立风险隐患台账清单,实行闭环管理,切实提高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整改质量,提升持续改进的内生机制。

4.强化重大灾害风险管控,实现超前防范。始终把重大灾害防治工作作为安全工作的重中之重,着力重大危险源会诊辨识与管控,盯紧瓦斯、水、火、冲击地压等重大灾害和提升运输等关键环节,加快推进四采区水文地质补充勘探及三采区“两带”探查,切实解决“认不清、想不到”等突出问题,把每一个安全风险都控制在可接受范围。

5.严格设备设施安全管理,实现全周期安全运行。建设矿用安全设备全生命周期智慧监管平台,实行矿用设备安全责任追究制度,提高对设备检修重要性的认知,坚决杜绝“什么时候坏,什么时候修”思想,要想别人想不到的,看别人看不到的,做别人做不到的,将故障消灭在萌芽状态,实现全周期安全运行。

6.规范煤矿托管运营管理,实现互利共赢。持续以“共保安全一条心、共谋发展一盘棋、共享成果一家人”合作理念为导向,遵循监管到位而不越位的原则,推进托管运营深度融合,实现强强联手、共赢发展。

7.提升风险监测预警处置能力,实现科学精准防控。牢固树立“防胜于救”的理念,有针对性地加强应急人员的教育和培训,对应急物资装备有计划更新,按期对应急预案进行演练、总结、评估和修订,全面提升应急管理水平。对监测监控系统升级改造,实现视频智能分析功能,对违规行为、异常情况等风险隐患智能识别并预警。利用安全智慧管控平台积极探索网上监督巡查新模式,不断提高监督管理效能。

8.落实主要负责人责任,实现责任分解、层层压紧的责任体系。强化担当精神,切实提高责任意识,自觉把落实主体责任贯穿到工作决策部署、考核监督、人员准入等各环节、全过程,着力防范管理责任层层递减、安全监督弱化现象,建立责任倒查机制,按照“谁分主管、谁负责、谁安排”的要求,以责任压实倒逼工作落实。

9.健全安全管理机构,实现安全管理全覆盖。进一步优化安全管理机构,明确甲乙双方安全管理职责,坚决整治安全责任悬空或空转等行为,杜绝职能交叉、边界不清的问题,不断提升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对矿井冲击地压进行鉴定,根据鉴定结果按要求配备专业技术人员,实现有专门机构、专门编制、专职人员和有人做事、有能力做事、有条件做事“三专三有”要求。

10.强化教育培训,实现高素质人才资源保障。人才是安全生产的第一资源,拥有人才优势,才能在安全生产中立于潮头。从发展战略高度实施人才培训开发工程,遵循稳定现有人才、引进急需人才、储备未来人才、培养适用人才的原则,不断拓宽教育培训渠道,培养一支规模大、素质高的人才队伍,助力公司高质量发展。(通讯员:吴建国 董省江)

责任编辑:张艺
手机版
相关阅读
点击排行
编辑推荐
精彩图文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法律顾问 | 人员查询 | 手机版
本站所刊登的视频﹑信息和专题专栏资料
均为中廉在线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190328 值班电话: 13031055678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法律顾问:北京市隆安律师事务所 京ICP备19041149号-1 经营许可证:京B2-20192563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9041 出版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零字第朝200078 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京)字第16360号
技术支持:沈阳网站建设公司-开阳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