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安全的保障,而风险挑战是社会运行过程中的客观存在,因此统筹好发展和安全是社会治理的重要内容之一。正因如此,全面做好重大风险隐患排查工作,切实提高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能力,对于推动基层单位各项工作高质量发展具有基础性意义。
一要聚焦当下,做好统筹协调。基层单位各部门之间要注重加强信息共享及沟通协调,改变分散化、碎片化的管理机制,实现跨部门的重大风险防控有机协同联动。同时做好分类施策,针对不同领域存在的风险隐患要精准识别,研究制定可行的风险处置预案和有效的风险化解措施,把特定风险控制在特定范围内。牢固树立防风险底线思维,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风险的底线。
二要压实责任,强化阵地意识。基层社会治理的基础单元,要发挥作用,把控好自己职责范围内的风险,不能在日常工作中不负责任地制造风险。各部门要明确自身在应对与化解风险过程中需要承担的责任,确保具体工作层层落实、责任层层压实。比如在政治领域,要增强政治敏感性,深入学习贯彻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重要论述精神,担负起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政治任务。在意识形态领域,要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持续巩固壮大主流舆论优势,认真梳理对外公开发布事项,突出重大决策部署重点工作进展情况、群众投诉和新闻媒体反映的热点问题等内容。在经济领域,要保持战略定力,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平衡好稳增长和防风险的关系,推动经济发展沿着正确方向前进。
三要洞察风险,增强斗争敏锐性。对潜在的风险要有科学预判,该斗争的就要斗争。要善于洞察发展形势和隐藏的风险挑战,看不到风险是最大的风险,发现风险是防范化解风险的前提。高度警惕概率小而影响大的“黑天鹅”事件和概率大且影响大的“灰犀牛”事件。
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基层单位要端正态度、深入排查、分析研判、全力化解,为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营造和保持平稳健康的经济环境、国泰民安的社会环境、风清气正的政治环境。(安徽省安庆市大观区菱湖街道办事处 郝左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