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民生 > 安全 > 正文

抢修管路战洪水 誉满矿山留美名

——陕西崔家沟能源有限公司汛期抢险纪实

2021-10-15 16:12:57 | 来源: 中廉在线

9月26日以来,陕西崔家沟地区遭遇连续强降雨,出现山体滑坡、供水中断、水库超限等险情,给矿区安全生产、群众生活造成极大威胁。面对严峻险情,陕西崔家沟能源有限公司紧急启动应急预案,上下齐动、制定方案、艰苦奋战打赢了本轮防汛应急遭遇仗,在连续多日高强度抢险战斗中,涌现出许多令人敬佩的模范人物,事迹感人。

这是一个保障崔家沟人“生命线”的故事,这个“生命线”就是马栏水线。1992年4月,刚刚参加工作的管道班职工李涛正在山里为水线管道挖沟,12月,参加工作8个月的李涛和崔家沟人一起迎来了“大喜事”,长达22公里的马栏水线供水管路历时2年终于建成。30多年了,正是由于有着和李涛一样的一群人的守护,崔家沟人才能吃上清澈明净的马栏河水。

2021年10月3日,持续一周的降雨达到了峰值,实测数据显示,早8点30分至11点30分,3小时降水高达100毫米。公司驻地上游水库水位不断上涨,水面距离坝顶仅剩20厘米,防水科科长曹新发,紧张的在水库上通过浮标法观测水流速度,测算水库排水量及新增水量,密切观察水情。此时,原本储水量3.6万立方米的水库,增加水量1.5万立方米,严重超过警戒水位,汛情严峻。 8天了,每天近15个小时,曹新发的岗位一直在水库上,10月5日女儿的婚礼还在等着他……

水库急需泄洪。救护队员佩戴呼吸器进入1号水库泄洪涵洞查看险情,机电科大雨中架设电缆600余米保障供电。泄洪涵洞被杂物堵塞,水已漫过路面。救护队员陈亮、王强下水2个小时冒险疏通……

一波未平又起一波,20点30分,带领管道班正在水库安装抽水泵的李涛接到电话,马栏水线加压站水压异常,由正常13.5公斤压力掉至8公斤,重启系统后压力仅为5公斤,初步判断管线漏水,公司驻地近万人生活用水中断。马栏加压站工作人员立即沿线排查。数公里的排查范围,巡查人员穿山过河,冒着大雨、寒冷、黑夜、泥泞,一步一步艰难前行……

10月4日早6点,管道班长李涛、水线班长李文军,两个从水线建成那天起就坚守在这条水线上的人,又组织人员三人一车进山排查,路上李涛问文军,你出来70多岁的老娘安顿好了没。文军说没事,希望这次问题不大,修好早些回去。按照预判的漏水范围巡查了一遍没发现问题。然而,根据掉压情况,漏水点就在这个石院站到朱家店之间。“再找!”李涛和李文军迅速做出决定。

14点,排查组发现供水线路途径的河道边有一片白菜地,已经被大水冲毁大半,“去看看”,进入河道第一步,李涛的胶靴就陷在烂泥里,在河道里,两人顾不得没过靴桶的河水,下水查看,发现露出的管道接头,连日大水冲刷,河床沉降,供水管线缺少支撑,在重力及河水冲力作用下,扭曲断裂。“汇报吧”“这里手机没信号”,一行人这才想起,因为大水及滑坡,沿线一些供电线路,通信光缆被毁,三人再次出发寻找手机信号。

刚刚料理完母亲后事、安顿好做完手术的父亲的环保科副科长李方蔚,及时返回公司,参加抢险,连夜带领抢修人员携8台工程车辆及设备赶赴20公里外的现场,展开抢修管路战斗。

10月5日早9点,租借的380挖掘机(自重38吨)到达,开始作业,轮式装载机进场,被陷泥地,履带挖掘机勉强进入河道,围堰疏导河水。堆积,冲毁,再堆积,再冲毁。抢修人员与洪水搏斗至20点,围堰基本构筑完成,但水位过高,夜间照明条件差,无法施工。

“矿区一万多人都等着吃水呢,咱们早修好一天,大家就早通水一天;咱们早一小时,大家就早心安一小时,拜托大家了。”在休息的帐篷里,李方蔚给大家鼓劲。10月6日早,开始施工,河水太急,大挖掘机持续加固围堰,小挖掘机配合抢修,十余名抢修人员在寒冷的雨中连续作业,他们所有的能量仅来自出发时准备的方便面,实在难以支撑就抽一支香烟。“同志们太辛苦了,晚上在附近找一个好地方,一定要让大家休息好。”单位党委书记杨立亲切关怀指示现场负责人说。李涛却说:“不了,给单位省点钱吧,还要抓紧时间干活呢”。数小时后,完成更换直径300毫米的主供水管道40余米。

开泵送水,压力依然异常,还有漏水点。李涛带人收尾,李文军组织人员继续寻找漏水点。此时,河水深约1.5米且水流太急,大型挖掘机都无法进水,排查至夜间,无果。

好在,这夜无雨,河流水位有所下降,排查人员行至贺家村附近,距离河边约8米处浑浊的河水中,涌起一股清水,管路故障点找到了。抢修人员及设备向第二处断裂点转移,380挖掘机因为自重及履带原因被中间2公里长的公路阻挡,留下六人想办法转移大挖掘机。大挖掘机无法到位,小挖掘机下水作业难度太大,“不能等了,公司生产和生活区已经停水四天了”李涛和李文军碰了一下,一人操作小挖掘机,一人站在河水中观察指挥,河水冰冷刺骨。其余人员搬运物资、设备,二百余米,数吨重,烂泥地。

李方蔚想到了转移大挖掘机的办法,“1,2,走”,伴随着号子抢修人员将20米长的矿用输送机胶带铺在挖掘机两条履带下,4块胶带交替接力,2000多米公路,6个男人,4个小时。公司总经理张卫东来到现场查看情况时要求,“抢修过程中一定要做好防护,确保作业人员安全”。

为了抢时间连夜维修,机电科外线班保障供电,要上树锯掉妨碍线路的树枝,树太光滑,边爬边溜,爬上树梢,锯下一根大的分支,树大幅晃动,手中拿锯的胡瑞杰,脚下一滑,整个人被安全带吊在半空,有惊无险。抢修作业持续到凌晨。

10月8日中午12点,管线抢修临近尾声,孔军宝和冯会生跪在水中清理管口、焊接管道,人没有金刚不坏,会冷、会疼,但是就是不会退缩。加压,试水,一个半小时后,水顺利送至2号加压站。填埋防护、沿线排查,全部完工又是晚上,然而持续一周的大雨,已将来时的道路冲毁,无法通行,经多方联系,车队绕行150公里于深夜安全返回。7天,大雨、低温、急流、黑夜,没有洗澡,没有换洗衣物,没有刮胡子,没有怨言,只有平安顺利完成抢修任务。

故事到这里,也该收尾了。

这些人的名字,值得记住。他们是曹新发、李方蔚、李涛、李文军、谭建龙、孔军宝、张满仓、冯会生、赵福岐、林育民。

更多的,是没有出现在故事里的一线的抢险人员,是“水不通我不回”的张景贤;是提前结束休假,接管两个抽水点的周博;是跳进水里放泵的李文超;是划船在水中接电、趴在泥窝移变的李勇;是雨中登杆作业的常磊;是腰扭伤贴着膏药坚持的薛成涛……

朝鲜战场敌军的宣传单上印着,“拿人的身躯,能把洪流阻塞吗?”71年前先烈们用生命回答,今天我们延续着这样的精神,凡人之躯依然不惧洪流,依然硬撼神明。

没有人想吃苦,但是他们不畏惧吃苦。63年了,这里已不仅仅是单位,早就是他们的家。一代代平凡的崔家沟人,在这里拼搏奉献干成了一件件不平凡的事。(全卓 张乐恒)

责任编辑:王忠厚
手机版
相关阅读
点击排行
编辑推荐
精彩图文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法律顾问 | 人员查询 | 手机版
本站所刊登的视频﹑信息和专题专栏资料
均为中廉在线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190328 值班电话: 13031055678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法律顾问:北京市隆安律师事务所 京ICP备19041149号-1 经营许可证:京B2-20192563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9041 出版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零字第朝200078 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京)字第16360号
技术支持:沈阳网站建设公司-开阳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