喂食、清理鸡舍、消毒,位于扎西镇大山村的养鸡场内,6名工人正在紧张有序地忙碌着,呈现出一幅生机勃勃的劳动景象。
距离县城13公里的大山村,气候宜人,水光山色。近年来,云南省扎西镇大山村借力东西部协作帮扶项目,壮大集体经济,增加群众收入。利用独特的气候条件,唱好“产得出” “运得出” “卖得出” “三出”戏,发展出 “好山好水养好鸡”的特色产业,成功把当地的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让深山鸡鸣出“致富曲”。
扎西镇大山村支部书记说:“这个养鸡场是由孔雀场改建的,整合了沪滇东西部协作对口帮扶资金300万元,主要发展家禽集中养殖产业,自今年5月改建以来,已累计发放工人工资29余万元。”养鸡场的改建,让群众在家门口有活干、有钱挣,是他最高兴的事。
过去,大山村村集体经济体量小,产业不成规模,没有稳定的市场渠道。产业发展没有利用好资源禀赋,更没有从农产品向商品转换上去思考。如今,大山村引进威信县枫树家禽养殖有限公司到养殖场养殖商品鸡,将养殖规模化、科学化;出栏后面向四川攀枝花、成都商贸市场销售,通过固定的销售渠道带动增收。
走进扎西镇大山村养鸡场,一座座宽敞明亮的养殖棚里“热闹非凡”。“7月16日大山村养鸡场引进第一批鸡苗,养到大概11月份就要出笼,8月16日又引进第二批鸡,我们一年可以养12万到15万只,年产值预计在110.4万元左右。”扎西镇大山村支部书记说。
乡村要振兴,产业是关键。下一步,大山村将进一步发挥生态优势,努力实现年出栏15万只鸡的饲养规模,以此来不断增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实力,培养“造血”功能,构建乡村产业体系,全面助力乡村振兴。(杨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