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全国组织工作会议在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对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时强调,应变局、育新机、开新局、谋复兴,就要把领导班子配优建强、把干部队伍管好用好。组织部门作为选人用人的重要职能部门,要着力构建精准选任、关爱保障、能力建设“环环相扣”的全链条培养机制,把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作为引导广大干部奋发有为、担当作为的有效手段,努力建设符合新时代要求、堪当时代重任的高素质党员干部队伍。
打通向“上”渠道,力争“上”游。党的发展离不开干部队伍,只有构筑好“上”的通道,选拔优秀的人才干部,打造一支素质过硬的高质量专业化干部队伍,才能更好地落实党和国家赋予的使命和责任,更好地“为人民服务”。因此,选拔干部应当注重实绩,要敢于打破年龄、资历等身份上的“壁垒”,在政治素质过硬的基础上,着眼于人岗之间的“适配度”,着力于让每个干部都能在自己适合的岗位上“发光发热”。用一贤人则群贤毕至,见贤思齐就蔚然成风。在领导干部队伍中坚持“有贤必用”的用人导向,树立“见贤思齐”的良好风气,有助于提高干部的工作积极性,从思想“源头”上推动干部发展进步。
严控向“下”标准,痛“下”针砭。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关键要解决“能下”问题。讲话中指出,要加强分析研判,抓住不担当不作为的具体人、具体事,察其表、析其里,看是客观条件所限还是主观努力不够,是思想认识不到位还是素质能力跟不上,是政策机制不完善还是贯彻执行不得力,真正把症结原因找准。。要推动干部“能下”,一方面要在制度上“下功夫”,各单位各部门要认真对照《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规定》第五条所列15项不适宜担任现职的情形,结合实际工作考察、年度考核等多种方式,及时对“能下”的干部进行调整;另一方面,也要“净化”干部思想,做好思想指引工作,扭转部分干部“没有功劳也有苦劳”的传统糟粕思想,从根本上铲除根深蒂固的“混子”思维,推动干部“能下”工作的开展,着力改变领导干部“能上不能下”的现象。
常态“上下”机制,“上下”一心。古人云:试玉要烧三日满,辩才须待七年期。干部的“上”与“下”绝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任务,这是一项艰苦卓绝的长期工作。这就要求各地区各部门在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的工作中树立常态跟踪机制,一方面对“上”的干部加强监督,另一方面对“下”的干部也要做好帮扶指导,防止出现干部因为“下”而失去工作积极性,进而导致“破罐子破摔”的“摆烂”现象出现。推动解决这个问题,关键是要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三个区分开来”的重要要求,进一步做好容错纠错工作,审慎区分不同性质错误,准确把握政策尺度,对哪些错能容、哪些错不能容、容到什么程度,尽可能明确清晰、便于操作。各部门应本着严管与厚爱结合、激励与约束并重的原则,正确把握政策界限,竭力促成干部“能上能下”的良性循环。(张炜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