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是进军乡村振兴的必经之路,也是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桥梁纽带,更是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新的奋斗起点。如何做好五年过渡期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防止群众返贫致贫?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同地区有不同办法,不同领域有不同措施,但总的来说,要筑牢“四道防线”。
筑牢“预警监测”防线。这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基础。哪类人口易返贫致贫?一类是脱贫不稳定户,一类是边缘易致贫户,还有一类是突发严重困难户;这三类群体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那就其家庭人均纯收入在当地防止返贫监测范围内,且受各种原因影响存在返贫风险。党员干部一定要搞准这三类群体,制定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筑牢预警监测防线,把他们从千家万户中精准识别出来,建立预警线索台账,有的放矢监测,落实帮扶措施,扶他们上马,送他们一程。
筑牢“人口收入”防线。这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关键。群众增收致富才是硬道理,鼓足群众钱包群众才满意、才有获得感。抓哪些渠道才能让群众增收?要抓生产经营性收入,因地制宜把产业搞上去,在实施产业项目过程中,既要全程给予技术指导,让产业“出产品”,又要拓宽产业销路,让产业“出效益”。要抓工资性收入,对于不宜实施产业的地区,组织劳务输出是增加群众收入的快捷途径之一,政府要采取交通补贴、一次性就业补贴等方式,激活群众外出务工就业内生动力;对确因未能外出务工就业的,要开设公益性岗位予以解决,确保实现户户有1名劳动力以上人员就业。要抓财产性收入, 持续实施农村“三变”改革,通过“土地流转、入股分红”等方式,盘活村级资源,让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家家共享改革红利,户户共享发展成果。要抓转移性收入,全面落实党和国家普惠政策,对鳏寡病残孤等特殊群体,要特别关注关爱,落实社会兜底政策,保障此类群体日常生活正常。我们要围绕上述“四个方面”,牵住人口收入牛鼻子,筑牢人口收入防线,让群众的腰包鼓起来,才能有效防止群众返贫致贫风险。
筑牢“乡村治理”防线。这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重点。要借鉴脱贫攻坚期间人畜混居整治和透风漏雨整治经验,加大人力、物力、财力投入力度,全面实施和美城乡“四大行动”,筑牢乡村治理防线,打造新时代宜居宜业宜游的和美乡村。开展城镇精致管理行动,对城镇区域占道经营、车辆乱停乱放、三线“蜘蛛网”、“蓝色屋顶”等影响市容市貌的行为现象加以整治,植入地方特色文化,让城镇容貌“美”起来。开展农村环境整治行动,实施庭院美化净化,全面“清脏”“治乱”,消灭生产生活日常垃圾,拆除影响村容寨貌废弃建筑物,分类整治农户日常生活物品,完善排污等基础设施功能,房前屋后栽花种草种树,点缀民间民族文化,让村寨颜值“靓”起来。开展文明新风倡导行动,按程序修订村规民约并执行到位,旗帜鲜明反对大操大办、滥办酒席、厚葬薄养、封建迷信等不良习俗,推广“合约食堂”治理模式,倡导婚俗新风、勤俭节约、孝老爱幼,提倡人车文明礼让、安全出行,让群众思想“新”起来。开展法治教育普及行动,组建普法宣传队伍,持续开展送法进村居、进万家、进校园活动,培育村级法律明白人,打造民主法治示范村、示范户,引导群众学法、知法、守法、用法,让群众心眼“明”起来。
筑牢“三支队伍”防线。这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保障。单从村级角度来讲,领航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力量,主要有村支两委、驻村工作队、帮扶干部“三支队伍”。这“三支队伍”是一个整体,又各有侧重点;村支两委是主体,承担村级具体事务工作;驻村工作队是客体,具体承担“一宣六帮”工作,发挥帮助指导作用;帮扶干部具体帮扶农户,对农户负责。我们要处理好这三者之间的关系,明确三者各自职责,让其各司其职。我们要建好、管好、用好“三支队伍”,既有“量”,也要有“质”;工作上要督导让其履职,生活上要关心让其安心,组织上要厚爱让其有位。只有这样,才能调动“三支队伍”的积极性,才能服务保障村级各项工作正常运转。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也不是一年两年就能完成的事。我们作为党员干部,要有滴水穿石的精神,要有滚石上山的拼劲,要有逆水行舟的绵力,筑牢“四道防线”,防止群众返贫致贫,才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孙瑞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