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发表的文章《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释放了一种信号,强调了人才是实现民族振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战略资源。百年奋斗,书写恢宏史诗;壮阔征程,应加强人才建设。为此,党中央作出全方位培养、引进、使用人才的重大部署,坚持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加快人才强国建设步伐,团结和支持各方面人才为党和人民事业建功立业,不断开创人才工作新局面。
走过百年非凡历程,我们党始终重视培养人才、团结人才、引领人才、成就人才,推进党和人民事业蓬勃发展。回望党的百年历史,一大批视死如归的革命烈士、一大批顽强奋斗的英雄人物、一大批忘我奉献的先进模范,将一片忠诚铺撒天地间,始终不改对党的赤胆忠心,为祖国的蓬勃发展奉献自己的一生。每一名党员都应在重温革命历史、学习英烈模范事迹中,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以“信”促“守”,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永葆对党忠诚的政治本色。
人才培养应加强理论修养。理论修养是人才综合素质的核心,理论创新每前进一步,理论武装就要跟进一步。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深度,决定着政治敏感的程度、思维视野的广度、思想境界的高度。随着社会不断的发展,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和劳动者素质的竞争。我国的科技成就、大国重器、超级工程,都离不开大国人才精英执着专注、精益求精的实干,刻印着能工巧匠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身影。他们每一位工匠都体现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并以坚定的理想信念、不懈的奋斗精神,脚踏实地把每件平凡的事做好,在平凡岗位上干出了不平凡的业绩。
人才培养应锤炼过硬本领,牢记为民宗旨。从毛泽东主席的“种种困难,遇到共产党人,它们就只好退却”,到习近平总书记的“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持的一条主线,就是不忘初心,为人民服务。人才地培养和引领则为服务基层奠定了基础,过去我们存在系统干部年龄偏大、知识老化、观念退化等问题。为改变现状,我们国家政府加大了对人才教育的培训投入,定向培养了与社会、经济制度相匹配的培养方案和就业方式。近年来,对选拔后备干部的岗前培训,就大大提升了干部的综合素质和管理水平,对干部的履职能力起到了积极地作用,真正的实现了让领导放心、群众满意的干部培养。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过,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关键在人才,就强调我们应该造就一支有理想、守信念、会创新、敢担当、讲奉献的具有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党员干部队伍,让我们一起只争朝夕,不负韶华,撸起袖子加油干。相信在所有人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就一定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起磅礴力量,在新征程上再接再厉、再创辉煌。(福建省宁德市蕉城区漳湾镇三支一扶志愿者 陈晓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