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疆域辽阔、乡村广袤、人口庞大、街镇众多,截止2020年我国拥有38741个乡镇级区划。基层兴则民族兴,基层强则国家强,基层是党联系群众、实施工作的最前端,是国家治理的毛细血管和神经末梢。无数年轻党员干部,在基层燃烧着自己的激情,奏响了动人的青春之歌。然而,也有部分文化高、能力强、精力旺的年轻人,自视“高材生”、“天之骄子”,不愿投身基层工作,甚至不愿“下基层”深入考察调研,认为这是“苦活”、“累活”、“脏活”。青年才俊投入乡村、社区建设,对基层发展、基层兴旺、基层稳固有重要意义,广大年轻党员干部应当勇于担当、敢于吃苦、甘于务实,真正俯身投入一线,在基层岗位上练就本领、砥砺才干、磨炼意志、锤炼品行。
以“勤”为先,百炼成钢强本领。“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在源远流长的中国传统文化中,“勤”一直是中华民族最崇尚、也最努力践行的精神之一,也正是勤劳的中国人民接续不断地创造,才为中华崛起乃至复兴打下坚实的物质和深厚的文化基础。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有效衔接乡村振兴,是最艰巨、最复杂、最耗时的基础性工程,不是光靠敲锣打鼓、喊喊口号就能实现的,而是需要全国上下尽锐出战。广大青年在这伟大的历史进程中,大有可为,要兢兢业业做好每一项工作,无论是填写一个统计表格,摸清一家贫困户情况,还是落实一项产业发展政策,都要做到一丝不苟。此外,还要孜孜不倦地学习思考,无论是学党史,还是学领导人重要讲话精神,或是学业务知识和技能,都需要深刻领悟并融会贯通,然后努力将其运用于实际工作中。只有这样,年轻党员干部才能获得受益终身的工作本领和处事经验。
以“韧”为远,滴水穿石坚意志。“驽马十驾,功在不舍。”干事创业,总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阻力、阻碍与阻滞,难的不是热忱满腔,而是持之以恒。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有效衔接乡村振兴,是一项系统性、全局性、持续性工程,不是一年两载就能完成的,绝对不能有“松口气”、“歇歇脚”的想法。世界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对中国的威胁,在短时间内也难以完全消除,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工作一刻也不能放松。在基层,工作量大、负责面广、权限度小,这是常见的痛点,夜以继日工作在一线的扶贫干部和抗疫工作者,对此深有体会。年轻干部要学会自我调整心态、正确面对困难,应对客观条件有限、工作任务艰巨、责任压力较大的基层工作。只有在基层战场上不断锤炼,才能培养坚强的斗争意志,在今后的工作中,劈波斩浪,无惧挑战,不畏艰险。
以“实”为基,下马看花硬作风。“大道至简,实干为要。”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观点,是中国共产党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要求,是党的基本思想方法、工作方法、领导方法。政策的制定,只有符合客观实际、群众期待、行业诉求,才能真正解民忧、纾民困、暖民心,才能真正得到群众的拥护,也才能真正行之有效。政策的落实,只有熟悉群众心理、掌握工作方法、心怀为民之心,才能真正将好的政策落到实处、达到效果、获得好评。基层是人民群众感知政策冷暖的主要窗口、是人民群众反馈意见的主要渠道,做工作如果只是走马观花、雕文刻镂,就难以发挥基层“双向链接”作用,甚至可能劳民伤财,严重损害党的形象,激起党群矛盾。年轻党员干部要在为群众服务的工作中,保持耐心、细心、真心,真正弄明白群众想要什么、厌恶什么,多问自己我还能为群众做什么、怎样做群众才能更满意,从“马上”到“马下”,从“看花”到“扶花”。这段扎实的基层实践经历,必将为年轻党员干部提供精神源泉,帮助其提高党性修养,使其养成务实、恤民、躬身的工作作风。(贵州省镇远县都坪镇人民政府 付继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