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2日,习近平出席亚太经合组织第二十八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里面提到,“我们要推进落实2040年布特拉加亚愿景,构建开放包容、创新增长、互联互通、合作共赢的亚太命运共同体。”中国勇担起时代的责任,为实现“更加强劲、绿色、健康的全球发展”积极贡献中国的力量,传递中国的声音,答好中国的“问卷”。
开放共享,彰显中国胸怀。开放是当代中国的鲜明标识,是人类社会繁荣进步的必由之路。面对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抬头,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的形势下,中国正以勇毅的行动,不断提高对外开放的水平,与世界各国一道,共建开放型世界经济,共同完善全球经济治理,彰显出中国的博大胸怀,让开放的春风温暖世界。纵观这组数据,全国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2020年由40条减到33条,首张海南自由贸易港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仅27条;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增至21个;共建“一带一路”,中国同相关各方共同开展超过2000个合作项目等等,这一系列的数据充分说明中国正以实际行动,充分尊重多边贸易机制,不断推进中国对外开放的进程,坚定不移地走人类共同合作发展之路,成为全球经济发展和全球经济治理的重要引擎,为疫情肆虐下的全球经济的复苏注入了强劲的动力。
团结合作,贡献中国力量。正如古语所云“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在人类追求幸福的道路上,一个国家、一个民族都不能少”。团结合作,是新形势下实现共同发展的必由之路。中国始终坚持真正的多边主义,致力于促进合作共赢,成为开放合作的重要推动者,为全球经济健康发展添砖加瓦。纵观近几年,“一带一路”的倡议从一颗梦想的种子成长为促进全球合作的繁茂大树;中非合作论坛、中阿合作论坛、中国---拉共体论坛等合作机制不断深化,让各国人民共享发展的成果;进博会、消博会、广交会等中国展会“矩阵”,成为各国共享机遇、扩大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中国始终以一种大格局、大视野、大担当的形象,站在时代发展的浪潮,不断成为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公共产品的提供者,凝聚起共同发展的合力,让团结温暖世界,让合作照亮未来。
绿色发展,厚植中国底色。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基本的公共产品和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中国坚持走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道路,全面推进绿色转型,努力做科学应对气候变化的领航者。无论是支持《生物多样性公约》《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其《巴黎协定》等多边议程,助力发展中国家走绿色低碳发展道路,还是制定《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加速构建“1+N”政策体系;无论是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还是深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中国始终以负责任的大国,扛起了绿色发展的大旗,驰而不息地推进减排行动,厚植中国的绿色底色,为加强全球环境治理注入强大动力。
创新引领,贡献中国智慧。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正在深入发展,各种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孕育而生。古人有云:“兵无常态,水无定形,守业必衰,创业有望。”只有不断创新,人类发展的步伐才能不断前进,反之,只会停滞不前,甚至走向衰弱。中国深刻认识到创新的重要性,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不断构建国家的创新体系,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速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不断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并强化国际科技创新协作,为科技发展打造开放、公平、公正、非歧视的环境。中国不断强化创新引领,积极贡献中国智慧和力量,如新冠肺炎疫苗的研发和使用,迄今为止,中国已向110个国家和国际组织提供了超过17亿剂新冠疫苗,居世界各国之首。中国正以实际行动,以创新为引领,担起时代之责,与各国人民一起积极应对重大疾病、气候变化、自然灾害等带来的挑战,助力经济发展,使发展的韧性更强、动力更足。
“孤举者难起,众行者易趋。”中国正以崭新的姿态屹立东方,破浪而行,与各国人民一道“同风雨”“共发展”,向“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目标奋力前进,弹奏出时代华美的乐章,绘就出时代崭新的画卷。(南靖高新技术产业园管理委员会 高丽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