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5日上午,“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骨灰安葬仪式在长沙唐人万寿园陵墓举行。灵骨安放仪式现场,袁老遗像背后的巨石上,镌刻着他生前写下的这句话:人就像种子,要做一粒好种子。人生如同一片稻田,每个人都是一粒粒种子。
做一粒“遵纪守法”的好种子。衡量一片稻田是否合格,取决于这片稻田的产量,衡量一粒种子的好坏,在于这粒种子是否能够深根发芽,结出稻穗。春耕秋收,万物皆有规律,对于种子而言,需要遵守自然的规律,才能结出稻穗。对于我们而言,需要遵纪守法,才能踏实的发展自身。我们要树立学法意识,了解学习与自己生活、工作息息相关的法律,做到知法、懂法、守法、用法,遵守法律的同时也能用法律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虽然我们不能对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做出推动性的贡献,但是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公民,也是对社会的一种贡献。
做一粒“汲取力量”的好种子。一粒种子从深根发芽到结出稻穗,需要阳光的滋养,需要不断的从土壤中汲取养分。对于我们而言,精神的食粮如同阳光的滋养,有助于个人的成长。从榜样的身上汲取力量,学习袁隆平同志的高贵品质、传承他的伟大精神,袁隆平从小就立志“要为中国人吃饱饭而奋斗”。正是因为身怀忧国忧民的深情厚谊和为国为民的强烈责任感,袁隆平在西南农学院报名参加空军,体检、政审合格,后因在校大学生更需参加经济建设,而未入伍,继续留校学习。直到临终前才说,“我杂交水稻也没搞完,我要退休了。”我们每个人都要做一粒爱党爱国、爱岗敬业的种子,学习发扬袁隆平无私奉献的精神,把个人梦想融入到中国梦之中,凝聚实现中国梦的强大力量,从中体现出自己的人生价值。
做一粒“发光发热”的好种子。每一粒撒在稻田的种子,即平凡普通,又艰巨使命。大学仿佛就是一个育种场,把我们每个人培育出来,我们毕业后奔赴各自的工作岗位,像插秧一样,将我们插到适合自己生存、发展的土壤,在岗位上生根发芽,成长离不开学习,向书本学,学习党的先进思想、专业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不断提高理论水平和政治素养;向同事学,拜老同事为师,学习优秀的工作经验、工作方法,通过不断学习来汲取营汲取“养分”,不断“生长”,在工作中“发光发热”,最后结出沉甸甸的稻穗。
从一粒种子到一颗秧苗,再长成一颗青青的水稻,在成长过程中免不了一番拼搏和抗争。不要做一粒犹豫的种子,不去抗争,死于安乐;要做一粒孕育新生命的种子,发扬光大,开花结实。(福建省南平市顺昌县岚下乡人民政府 陈凌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