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百年来,中国共产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紧紧依靠人民,牢牢根植人民,战胜了一个又一个艰难险阻,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彪悍史册的人间奇迹。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是人民的勤务员,这句话不是一个口号,我们就是给老百姓做事的。”为人民谋幸福,犹如万钧重担。在踏上高质量发展的新“赶考”路上,要把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用情用心用力为民办实事,解民忧,纾民困,暖民心,把好事办实,把实事办好,办到群众心坎上。
坚定信念信仰,赓续红色血脉。信仰之光,犹如黑暗中的明灯,照亮人们前行的道路;信仰之塔,恰似大海里的航标,指引巨轮远航的方向。从“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的无畏,到“生是为中国,死是为中国”的凛然,再到腹中满是草根而宁死不屈的气节。一百年来,信念信仰是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战胜艰难曲折,夺取伟大胜利的根本动力。理想坚如磐石,脚步疾如马蹄。新征程上,党员干部要把“对党忠诚”放在首位,把坚定的理想和崇高的信念作为我们砥砺前行的重要法宝,听党话,跟党走。
坚守人民情怀,心怀“国之大者”。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百年发展历程告诉我们,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带领人民群众历千难、经万险,最后取得胜利,靠的是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我们党把人民作为“源”和“本”,忘记了人民,脱离了人民,我们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就会一事无成。当前,作为新时代的年轻党员干部,我们要接力棒,担起时代重任,用百分之百的心思,下百分之百的力气,把人民群众所思所想所愿之事办好办实,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
坚持守正创新,展示中国风采。古言:“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百年前,那是“沉沉酣睡我中华”,九原板荡、百载陆沉。中国陷入了黑暗之中。百年后,正是领悟到“不日新者则必退”这一深刻道理,放开了“思维缰绳”,抓住了创新的“主动力”,努力破除“卡脖子”问题,跑出了创新“加速度”。如今,在“十四五”开局之年,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赶考”路上,要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整体发展、相互促进、良性互动、重点突破,坚定为民服务初心、强化为民服务信心、增强为民服务能力,把人民群众的事情一件一件抓实,一件一件办好。(福建省漳州市南靖县山城镇组织办 刘杨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