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央人才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强调,要坚持党管人才,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为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人才支持,为2050年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打好人才基础。的确,近几十年来,中国依靠劳动密集型产业异军突起,但要成为能抵御风险挑战的强国则必须依靠人才、依靠创新,转型为高质量发展模式。然而,目前的农村正是一块“人才洼地”,亟需因地制宜、本土特色的“土法”来打造“人才高地”,才能保障乡村振兴的成效,实现共同富裕的宏伟愿景。
选优组织队伍,插牢“人才高地”旗帜。从一穷二白的贫困村到中华第一村,江苏华西村“火车头”吴仁宝的故事诠释出“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近段时间,全国均在开展村级组织“两委”换届工作。此次“两委”换届工作有两个不同以往的新特点,一是新一届班子任期为五年,二是实行“一肩挑”政策。新的特点对新一届村级组织班子成员的个人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促使乡镇干部在候选人审查阶段要排查得更精准,否则造成的影响更甚。作为乡镇干部,在此次“两委”换届工作中,要充分结合村情民意,摸排真正能够带动本地发展的优秀人才作为候选人,并发挥好审核把关作用,切实选优配强村级组织,筑牢村级组织的战斗堡垒,为农村打造“人才高地”树好旗帜。
培育本土能人,夯实“人才高地”基础。俗语有云,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在任何行业中,只要足够优秀,都能成为行家里手,带动产业发展。过去在农村中,从来不缺少能人,有的是农业能人,有的是小作坊能人,这些人在村里村外享受较高的声誉。随着城乡一体化逐步融合,能人大多数外出发挥才能,留在农村的寥寥无几。作为乡镇干部,要更加重视留在家乡的本土能人,摸清本土能人的底数和情况,建立系统的管理台账,在政策允许范围内帮助本土能人解决生产生活中存在的困难,协助其培育成为规模以上产业,或可将他们吸引进村集体班子,发挥他们的本事和声望,进而带动“十里八乡”的群众共同富裕。
吸引外出乡贤,增进“人才高地”高度。“空心村”现象在现阶段而言,是全国性普遍存在的问题。究其原因,“空心村”是时代发展大背景的产物,如何留住农村青壮年、吸引外出乡贤返乡,是乡村振兴中绕不开的课题。外出乡贤们有着更加开阔的视野、更先进的技术及更深沉的乡愁情结,若能将优秀外出乡贤吸引返乡置业,既可补齐农村发展的短板,更可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引擎”。作为乡镇干部,为吸引外出乡贤返乡,需提前做好大量的基础工作,如农村环境整治、乡风文明治理、乡村医疗教育提升等群众所期所盼之事。若能营造好农村良好的生产生活大环境,无需动员,外出乡贤将主动回归农村。(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区凤城街道党工委 吴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