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在河北省阜平县考察扶贫开发工作时的讲话》,强调“践行为民服务宗旨,切实做好脱贫攻坚‘后半篇文章’”。当前,脱贫攻坚虽已取得亮眼“成绩单”,但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我们要杜绝“松口气”、“歇歇脚”的思想,坚持“脱贫之后帮致富”,做到“扶上马再送一程”。只有将脱贫攻坚“后半篇文章”的接力棒传好,才能让脱贫致富之路走得更稳、更快、更远。
传好素质能力“接力棒”,让群众致富能力更上一层。能力素质是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提升贫困群众能力素质可以有效强化其“造血”功能。要持续提升思想素质,利用互联网,以大众喜闻乐见的形式,通过线上线下广泛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国家法律法规、先进典型人物事迹及其成功做法等,推动贫困群众解放思想、拓展思维、提升能力。要持续提升专业技能,加强对贫困群众农业种植、家禽圈养、房屋建设与装饰、电器维修等技术培训,让贫困群众掌握一技之长,变身为“技能工”。要持续提升文化素养,积极加强基层精神文明建设,实施党建提升工程,倡导开展武术、广场舞等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丰富精神生活,提升贫困群众生活品质。
传好产业发展“接力棒”,让群众实现持续增产增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提升产业发展能力,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保证,也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动力源泉。要积极推广高科技在生产中的使用,促进发展规模化、效益化,提升产出率,实现增产,并积极引进电子商务进乡村两级,畅通产品销售渠道,实现增收。要突出产业发展的深度,延伸产业链,强化一二三产业的有机融合,加强区域优势互补,切实解决好产业发展“同质化”、“粗放化”、“盲目化”等问题。要坚持发展壮大特色产业,开发多重功能特产,让特色产业在乡村“大放异彩”,实现从前有“特”没“产”,如今“特别能产”,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打下了坚实的产业基础。
传好党建引领“接力棒”,让群众生活更满意、更幸福。基层党组织是党在社会基层组织中的战斗堡垒,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发挥其领导核心作用既是写好脱贫攻坚“后半篇文章”的基本要求,也是根本前提。要不断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结合乡村党建工作,把农村能人、返乡能人、有志青年、后备干部等各类人才吸纳到基层党员干部队伍中,为发展提供新鲜血液和动力源泉。要持续推动惠农富民政策落地,确保新的10年一系列扶持贫困地区加快发展的政策措施落细落实。要持续深化基层干群联系,始终把群众利益、百姓冷暖放在心头,推动党员干部走进基层,定期走访弱势群众,帮助解决实际困难,构建“农民群众动嘴、党员干部跑腿”的善治模式,让群众发自内心感到满意和幸福。(马贤樟 福建省三明市清流县李家乡党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