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5日《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在河北省阜平县考察扶贫开发工作时的讲话》,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打好扶贫攻坚战要坚定信心、要找对路子。文章也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擘画了“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强调“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农村摘了穷帽,现在需要共同努力拔掉穷根。
一是在政策上压落实。对退出的贫困县、贫困村和贫困人口,除落实“一摘四不摘”的要求,还要继续坚持现行主要的减贫政策,避免因政策取消出现返贫。同时,厘清工作思路,调整扶贫工作方式方法,由从解决绝对贫困转向瞄准相对贫困,把临时性帮扶政策转成常态化支持政策,建立常态化监测预警机制,出现返贫致贫的,及时实施精准帮扶。推进脱贫政策与社会保障政策有效衔接,为少数特殊困难群众兜牢社会保障底线。
二是让干部挑担子。“三农”工作是重中之重,作为基层干部,应对挑起扶贫的担子,如习总书记所说:“任何事情都要向上看看,向下看看”,真正走入农村,走进扶贫户家里,关注民生民情,为他们排忧解难。近年来我国的扶贫工作效果显著,扶贫干部功不可没,但面对接下来的“十四五”仍然不能放松警惕,需防止农户返贫。基层干部挂钩扶贫户政策仍不能丢,做到“摘帽不摘责任”,经常到他们家中坐一坐,与贫困户聊一聊,了解他们的需求,发挥自己最大能力解决问题。
三是在产业上下功夫。产业发展是摆脱贫困的根本之策,也是乡村振兴的长远之计。把产业振兴摆在重要位置,这样才能建立逐步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帮助贫困群众摘了穷帽再拔穷根。各地资源禀赋不同,应发挥各自产业优势,寻优推进、错位发展,避免过度规模化和同构化,加快形成贫困地区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优势特色产业体系。同时,要善于利用市场“无形的手”,打造优势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以农业和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助力脱贫攻坚,为贫困地区可持续的产业振兴注入强劲动力。(福建省宁德市寿宁县斜滩镇人民政府 徐淑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