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6日出版的第10期《求是》杂志发表了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的重要文章《用好红色资源,传承好红色基因,把红色江山世世代代传下去》。文章强调,要把红色资源作为坚定理想信念、加强党性修养的生动教材,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确保红色江山永不变色。 在庆祝我们党百年华诞的重大时刻,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的关键节点,我们需要我们把红色资源开发保护起来,把理想信念的火种、红色传统的基因一代代传下去,以实际行动为党旗增辉,让红色江山永不变色。
要从发掘中把红色资源盘活起来。红色资源是鲜活的历史,每一处红色遗址、每一件红色文物,都蕴含着革命故事、革命精神,也是党史学习教育最生动的教材,需要我们常翻阅、常倾听、常思考、常感悟,把红色传统从历史中、展柜里、书本上请到现实中来,让它扎根在使命任务的前沿一线、扎根在每一条战线上。结合此次党史学习教育的开展,组建专项工作组,对各地革命遗址文物再次进行详细的摸排,做到家底清、情况明。在此基础上,要对党史资料进行仔细翻阅、对革命先辈回忆录进行认真研读、对历史遗迹进行实地勘察,探访域内党史专家和知情人士,深入挖掘各个历史时期发生的战斗故事、革命先辈事迹等,以访谈、札记等形式对红色资源进行记录。
要从开发中把红色资源保护起来。遍布于全国各地的纪念馆、纪念地、革命旧址、烈士陵园等革命文物资源及烈士纪念设施,是红色基因的“孕育地”“储存库”,是感受党的初心使命、性质宗旨、理想信念,汲取干事创业的丰富智慧和有益营养的最佳“课堂”。要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建立红色资源保护机制,不断加大人力、物力、财力投入力度,在史料编撰、场馆建设等方面加大资金投入,完善和实施红色资源保护规划,加强红色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在保持原样原貌原色的基础上进行开发,通过完善扩建本地党史馆、修缮当地革命烈士陵园、建设历史书斋等方式,最大程度地还原历史、呈现真实,做到应保尽保、应修即修,严防损毁和人为破坏,让红色资源得到永久保存。同时,要把革命文物保护作为一项重要抓手,不断发掘、盘活红色文化资源,加大开发利用力度,把文物工作与文化教育、旅游、生态、康养等统筹起来,推动红色资源与乡村振兴、产业发展和文化旅游有机融合,让革命活动亮起来,让红色资源红起来,实现文化传承和经济社会发展互助共赢。
要从传承中把红色资源利用起来。传承是最好的纪念,担当是最好的传承。红色资源承载着红色历史,铭刻着红色记忆,流淌着红色血脉,凝结着红色传统。 传承好红色基因,一方面,把红色基因内化于心。在革命旧址、遗迹、故居建设纪念馆、党史馆,开辟党性教育基地,开设“红色课堂”,让党员干部更好地感受红色文化历久弥新的生命力和感召力,更好地把红色基因内化于心,融入血液。通过组织群众参观革命遗迹、瞻仰革命文物、讲述红色革命故事,开展学术研究、文化传习、品牌打造、文艺创作等,让广大群众生动、鲜活、深刻地学习历史知识、了解历史脉络、掌握历史事实、坚定“四个自信”,以此唤醒人们的内心世界、思想灵魂。另一方面,要在践行中传承红色基因。要结合庆祝建党100周年,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党史讲座、知识竞赛等多样化活动,并拍摄党史微电影、短视频,适度运用声、光、电等现代科技手段,提高生动性、形象性和可感悟性,增强沉浸式、互动式体验,确保每位党员都能“坐得住、听得进、有感触”,在心里植根下难忘而深刻的红色记忆,能够增强党性锻炼、提升政治素质、坚定理想信念。
传承好红色基因没有完成时。踏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面对新的重大挑战、重大风险、重大阻力、重大矛盾,我们要用好红色资源,传承好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以党史照亮前行之路,在新的伟大征程上追梦、圆梦,不断书写新的时代辉煌、创造新的伟大业绩。(盘得胜 云南省文山州委组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