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伴随各地村(社区)“两委”换届工作落幕,一大批新任村(社区)党组织书记陆续在乡村振兴、爱国卫生运动、民族团结示范创建等重难点工作中发挥积极作用,为贯彻落实党的乡村振兴战略打下坚实基础。但在履职中,也常会发现新任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存在发展党员程序步骤不规范、落实基层党组织生活制度不全面、落实上级党建工作任务不深入等“党组织书记不熟悉党建业务工作”情况,使党在基层的工作打了“折扣”。
基层党组织是党在社会基层组织中的战斗堡垒,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建立一支有品德、能力强、敢担当的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是夯实基层党组织的基础,锻造一支村(社区)党组织书记“铁军”更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各地应多方发力,填充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党务知识“空档”,最大限度发挥村(社区)党组织书记的“领头雁”作用。
一是开列清单明责任,让村(社区)党组织书记“方向清”。上级党组织应该围绕年度基层党建重点工作任务,与村(社区)党组织书记签订党组织书记抓党建工作责任书,把抓基层党建工作责任项目化,让村(社区)党组织书记肩上有责、手上有活。同时,构建年初“照单请客”、年中整改销号、年底考核验收的党建督查检查工作体系,将责任清单落实情况纳入党组织书记述职评议考核内容,实行考核结果与年度考核挂钩。
二、集中培训提素质,让村(社区)党组织书记“提升快”。坚持以党性教育为根本,以基础党务知识为重点,遵循“县培训乡村、乡培训村组”原则,加大基层党组织书培训力度,推动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培训纵到底、横到边、全覆盖,提升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开展党建工作的能力、联系服务群众的能力、带领党员团结群众实现党的各项任务的能力。针对村(社区)党组织书记能力建设状况及培训需求分类制订教育培训计划,提高党组织书记教育培训针对性和实效性;把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培训纳入干部教育培训的总体规划,运用专题辅导、情景教学、现场教学、心得分享、分组讨论、问题解答等方式,对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开展常态化培训;以工作实务、工作案例为主要内容,丰富和拓展村(社区)党组织书记教育培训内容,形成“专题辅导+多种方式”高度融合、相互补充、效果较好的培训模式。
三、严格管理促规范,让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分寸明”。严格管理,确保党组织书记永远跟党走,在其位、谋其政。制定村(社区)党组织书记责任清单,对村(社区)党建工作“抓什么、怎么抓”精准定位,形成主体明确、职责具体、层次分明、链条紧密的责任格局;抓实述职评议考核制度,使党建述职述出责任、评出干劲、找到差距、明确方向;建立激励保障机制,建立完善激励保障机制,提高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待遇保障水平,建立容错纠错机制,激发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工作热情,增强干事创业信心和热情。
四、提高标杆储苗子,让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后劲强”。加强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后备力量的党务知识储备和实践锻炼,从源头杜绝新任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党务知识不足问题。要严把入口关,树立正确用人导向,强化政治素质和要求,把忠诚于党的事业、政治觉悟高、热心于党的工作作为推荐村(社区)党组织书记人选的必要条件;要拓宽选任渠道,注重选拔群众基础好、党员信得过的优秀人作为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后备人选,对他们定期集中培训,并有计划地安排后备人选参与到矛盾复杂、工作环境艰苦或关键、特殊的岗位上进行锻炼,在实践中考察和选拔。(袁有竹 中共丘北县委组织部)